本文转自:北海日报
据《北海日报》报道,这个假期,北海文旅市场经历了“双节”欢腾与台风考验的双重图景。假日前期天气晴好,游客纷至沓来;中期受台风“麦德姆”影响,景区紧急关闭,全市迅速联动安置滞留旅客,展现温情守护;后期景区有序恢复开放。据统计,10月1日至8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22.59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43.14亿元,按可比口径分别同比增长4.5%和5.79%。这份写在风雨与晴空之间的答卷,既有“烟火气”又有“安全感”,背后藏着北海文旅发展的核心逻辑:热度源于底蕴,温情才是底色。山海馈赠让北海文旅自带吸引力,但持续的人气绝非仅靠自然禀赋。涠洲岛的海上日落与文创市集相映成趣,老城骑楼的古韵与侨港夜市的烟火相得益彰……这些景象表明,北海已超越单纯依靠自然风光的初级阶段,转而用文化为旅游注入可感知的灵魂。精心策划的文体活动让传统韵味与潮玩活力碰撞出别样风情,为这场文旅盛宴增添了丰富色彩。游客在欣赏美景、沉浸式体验各种文旅项目中触摸到城市的历史脉搏,这种自然与人文的奇妙共振,构成了北海文旅的独特魅力。
台风“麦德姆”的到来,成为检验城市温度的试金石。10月5日起,随着交通停运、景区关闭,北海各部门联动发力,紧急转运安置滞留旅客。其中,文旅部门迅速倡议,50余家酒店立即响应,敞开温暖的绿色通道,除保障基本住宿外,部分酒店还提供免费晚餐等延伸服务。这种温暖非一日之功,而是“文化北海”建设过程中民生底色的自然显现,是公共服务体系长期积淀的必然结果。风雨中的“安全感”,比晴日风光更能打动人心。
日常服务中的细微之处同样令人温暖。北海老街周边500多个免费车位缓解了停车难题;民警为受困旅客送上热饭菜,并协助救助走失老人;景区工作人员半小时寻回走失孩童……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,比任何宣传都更具说服力。它们共同构筑起“北海温度”,让每位游客感受到北海这座城市的满满诚意。
台风过后,景区快速重启,旅游秩序迅速恢复,展现了北海文旅的强韧生命力。从晴日里的烟火满城到风雨中的同舟共济,这座城市完成了一次文旅品质的集中检验,展现了智慧与担当,让广大游客感受到家的温暖。这份兼具热度与温度的答卷,给游客留下美好印象,赢得游客对这座城市的信任与认同。
北海的文旅进阶之路,说明真正的文旅竞争力,既要具备吸引客流的硬实力,更要修炼留住人心的软实力。在风雨与晴空的交织中,这座滨海之城绘就的文旅长卷,让我们看见其无限可能,也对它的未来满怀期待。
富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